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尊龙凯时

稻田画里说丰年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2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兰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李惠

航拍四师六十八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题稻田画(摄于7月18日)。杨俊钦 摄

伊宁市第二小学的学生在四师六十八团三连的稻田地里插秧(摄于5月15日)。陈洋 摄

四师六十八团稻蟹养殖喜获丰收(摄于9月18日)。李惠 温献江 摄

游客在四师六十八团长丰稻作文化旅游景区游玩(摄于9月18日)。李惠 摄

金秋,丰收图景最绚丽。

天山脚下,金色的晨光洒满大地,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四师六十八团6万亩稻田里,金灿灿的稻子颗粒饱满,稻香扑鼻。秋风轻抚,稻浪滚滚,一幅田园风光美景图呈现在眼前。2014年,六十八团被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评定为“中国美丽田园——稻田景观”。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地处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县,包括六十八团,是伊犁河谷著名的水稻种植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兵团人深入万古荒原,挖渠引水、开荒造田,翻开沉睡千万年的土地,撒下希望的种子。从此,荒漠戈壁变成了鱼米之乡,成为国家水稻公园。

如今,六十八团水稻不仅以品质出名,更是发展出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该团党委深挖稻作文化,让稻作文化与群众文娱活动有机结合,建成了目前新疆唯一一个以“稻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在景区内的水稻种植示范区进行巨幅稻田画创作,丰富稻作文化内涵,实现传承创新。

“稻田画是稻作文化的魂,是有生命的,我们将稻作文化和‘产业 ’有机融合,做大做强做优稻作文化产业,为团场发展赋能,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六十八团党委书记、政委孙聃砚说。

让每一年的稻田画

都成为最美的风景

迎着和煦的秋风,走进六十八团长丰稻作文化旅游景区,游人如织,稻穗低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手执稻穗的主图画像因饱满的稻穗更加丰盈,主图下方“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字样清晰可见。

登上景观台,丰收的“画作”清晰可见,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游客蔡刚沉醉在这江南水乡的美景中。每年他都会带家人来六十八团欣赏稻田画,感受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让每一年的稻田画都成为最美的风景。”这是六十八党委一班人的共识,通过不断创新,更好地打造文化品牌,延伸水稻产业链,让职工群众持续多元增收。

六十八团创作稻田画,还得从2017年说起。2017年年初,六十八团首次尝试创作稻田画,向全团征集稻田画图案,得到了著名画家姚迪雄的支持。

曾在六十八团工作8年的姚迪雄对团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得知团场在征集稻田画图案时,他第一时间和六十八团取得联系,并于当年3月初专程从澳大利亚回到六十八团,精心创作了画作《奔腾吧六十八团》。六十八团将此画“种”进了稻田里,寓意着团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年年丰产丰收。

感受丰收之美,汇聚丰收力量。2018年,国家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积极展示新时代兵团职工的精神风貌,在全兵团营造浓郁的农民丰收气氛,兵团农业局经过研究决定,由六十八团承办兵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对于承办兵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六十八团是有底气和基础的。2014年,六十八团荣获“中国美丽田园——稻田景观”称号,该团建设的长丰稻作文化旅游景区占地2300余亩,打造的军垦文化、稻作文化、美丽田园特色,已经成为四师的品牌文化。

2018年9月22日,六十八团成功承办了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主题的兵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四师六十八团稻香文化旅游节。活动按照农业农村部“1 6 n”模式为指导,以兵团现代农业产业为切入点,展现了兵团农业品牌丰收的喜悦。

说起每年举办的丰收节,六十八团78岁的退休职工罗玉兴激动不已:“稻田里长‘美图’,看美景、品美食、逛展览,职工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日子越来越好,生活真幸福呀!”

感受田园生活

这里就是“诗与远方”

细数这些年六十八团创作的稻田画主题,都让人眼前一亮:2018年至今,“鹊桥相会”“众志成城抗疫情”“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主题稻田画,让疆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从2018年开始,团场每年举办丰收节,稻田画最吸引游客。”六十八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温宪江介绍说,长丰稻作文化旅游景区内的稻田画占地59亩,由彩色水稻种植而成。

稻田画的创作过程科学严谨,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在区域内定好坐标,按比例放大图案,借助gps定位打桩、牵线、画轮廓,再在相应的位置栽插黄色、紫色、绿色等彩色水稻秧苗,随着后期水稻不断生长,稻田画图案会变得更加立体,色彩也会更加丰富,稻田中便会呈现出预先设计的图案和文字。

每年6月底至9月中旬是稻田画的最佳观赏期,栩栩如生的稻田画,助推了六十八团文旅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团场鼓励职工群众开办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多途径、多渠道摸索增收之路。

“快看,我一下网了5只螃蟹。”

“我这里还有小龙虾。”

……

9月10日,在六十八团六连稻田里,来自伊宁市的游客王力带着两个孩子正在稻田里捕捞虾蟹,“欣赏稻田画,感受田园生活,这里就是‘诗与远方’!”王力高兴地说。

“做足稻田画文章,激发农旅融合潜力。”六十八团六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陶志强感受颇深。

这些年,六十八团六连充分运用“旅游 ”创新动力,以水稻种植和稻蟹、稻虾共作为特色,打造多个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景点。连队职工群众加入新奇特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有机血米,发展稻虾、稻蟹养殖,蹚出了致富路。

六连职工周武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50亩水稻田,订单种植与虾蟹套养亩增收1200元左右,加上旅游收入,年收入突破12万元,比普通水稻种植户收入翻番。”在六十八团,像周武生这样多元增收的职工还有很多。

这些年,六十八团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建起绿色循环的生态系统,通过“稻虾蟹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提高了水稻附加值,稻田水产品作为主打品牌,畅销伊宁市周边县市,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两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

六十八团还打造了美食一条街,汇聚了12个连队的特色小吃。香气四溢的伊香米饭、炭炉上翻转的烤肉、刚刚出锅的红烧鹅肉、职工群众自家种植的蔬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购买,带动团场旅游业发展。

蟹正肥稻已黄

“蟹稻共生”迎丰收

9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六十八团水稻田里,秋风起稻花香,前来购买稻田蟹的客商正挑选着螃蟹,准备在国庆节期间大批量上市。

地处伊犁河南岸的六十八团气候温润、水土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团场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7%,职工群众种植水稻多年。

近年来,团场在引进新品种、打造稻米品牌、发展稻虾稻蟹生态种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稻田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六十八团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旅游 ”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打造特色旅游项目,逐渐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

长丰稻作文化旅游景区是依托“中国美丽田园——稻田景观”打造的旅游品牌,以稻香文化为主题,占地1000余亩,是集观赏、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景观区分为稻作展厅和文化广场两部分。稻作展厅总面积255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展厅,南厅主要展示内容为中华稻作历史文化,北厅主要为六十八团水稻发展历程。

六十八团以稻作文化为载体,先后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稻香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开展亲子农耕体验活动,推介“伊香”品牌及衍生的龙虾、螃蟹等其他各类农副产品,不断提高团场知名度、美誉度。

“通过种植稻田画,做优做强特色品牌,建立优质水稻种子资源基地和优良品种科研基地,发展稻虾稻蟹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实现小龙虾大产业增收目标……”今年年初公布的六十八团有关稻作文化产业链目标任务振奋人心。

年初,六十八团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立优质水稻种子资源基地和优良品种科研基地,在建的育秧区,从源头上保证水稻品种,提升品质;投入1050万元,建立小龙虾育种中心,实现种虾供应本地化,有利于提升虾苗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建立小龙虾水产品交易市场,让小龙虾产品真正成为叫得响、效益高的名牌产品。

“目前小龙虾育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全部验收完毕,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9月12日,六十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曹鑫宇介绍说,小龙虾育种成功,每公斤虾苗成本将减少5元至6元,而且当地虾苗成活率也较内地虾苗高,职工发展水产品养殖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六十八团“稻虾养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团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力和活力。2022年,该团实现生产总值5.47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1.26亿元。

六十八团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农场,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稻田景观”。2014年,六十八团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定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六十八团生产的“伊香大米”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六十八团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稻菽千重浪,欢声话丰年。坐上小火车,穿行在广袤的稻田间,人在画中,画在心中,夹杂着稻谷清香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令人心旷神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