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尊龙凯时

全国“最美公务员”苑小静:

“苑”践初心 “静”待花开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信息来源:​ 兵团日报 编辑:肇磊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张涛

2月22日,在一师二团十六连,苑小静(左)和职工测量土地面积。 陈健生 摄

苑小静(左)在阿拉尔市鹏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检查新品种棉花质量(摄于2023年12月8日)。陈健生 摄

苑小静(左)在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一座大棚里指导种植户科学管理西红柿(摄于2023年12月13日)。 陈健生 摄

初春时节,在一师二团十六连田间地头,职工群众正抢抓农时,为去年冬季种下的小麦追肥,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南疆的气候很适合种植冬小麦,近年来,各连队种植冬小麦的职工群众越来越多。这几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正处于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阶段。”2月29日,一师二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苑小静趁着下班时间查看冬小麦长势。

苑小静今年37岁。2007年,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二团工作,成为一名“连官”。此后,苑小静扎根基层,一直和土地、职工群众打交道,把群众富裕、连队建设、团镇发展放在心上,争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者,生动诠释了农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担当和情怀,更是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公务员为民服务的初心。

近年来,苑小静获得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称号。近日,她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公务员”。

“好的理论要在土地上实践”

“小静来我们连队时,我已经退休了,但因为工作经验丰富,经常会被人叫去帮忙查看棉花长势,我第一次就是在棉花地里碰到的小静。”十六连退休职工万小庆清晰地记得初见苑小静时的情景。

2007年夏天,万小庆去帮邻居看棉花地时,听连队的职工群众说,连队来了一个女大学毕业生,20岁出头,文质彬彬,却没有一点“文化人的架子”,喜欢整天“泡”在地里。

职工群众口中提到的这名大学毕业生就是苑小静。正如万小庆所说,刚到十六连的苑小静还是一个身上略带着一股书生气的小姑娘,但她逢人都会笑脸相迎,礼貌地给人打招呼,一点也不怯生。

“我认为,好的理论要在土地上实践。我不怕吃苦,我怕的是职工群众不接受我。”苑小静回忆说。为此,苑小静一头扎进了田间,一年时间里300多天“泡”在地里。

春播时节,跟播种机、查种,她一样不落;夏季田管,开展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她跑前跑后;“三秋”大忙季节,带着职工测产、收花过磅,她乐此不疲;冬季,她逐个条田指导检查冬灌质量,从渠头到渠尾,一个来回就要1公里,每天二三十个条田来回跑,吃饭没定点,手脚冻得生了疮,她从来不叫苦。

“我得和职工群众一起‘种地’,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样,职工群众才能信任我。”苑小静说。

在连队工作的近5年时间里,苑小静一直在跟土地打交道,她骑着摩托车跑遍了连队的每一条排渠、每一块条田,能叫出全连百余户职工的名字。渐渐地,苑小静获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他们只要遇到农业相关的问题,第一时间就是“找小静”。

“总有一天要把这些盐碱地变成‘大粮仓’”

推广农业技术,让职工群众种好地,是苑小静一直热爱的事业和人生价值追求。2012年,苑小静调到二团原生产科(农业科)工作,这对于她来说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棉花是二团的主导产业,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二团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早熟陆地棉品种。对于此前长期种植长绒棉的职工群众来说,早熟陆地棉的种植、管理是全新的技术。因此,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向来喜欢跟职工群众和土地打交道的苑小静,第一个报名,负责早熟陆地棉品种的推广工作。

在苑小静看来,其实,职工群众很乐意尝试,只不过他们对新品种的特性不熟悉,怕管理不到位,种不出高产量、高品质的棉花。推广新品种,重点在于根据棉花品种特性做好技术管理和水肥运筹工作。

为了打消职工群众的顾虑,从春播、夏管到秋收、冬灌,苑小静和同事们奋战在各连队的田间地头,指导职工群众应用早熟陆地棉种植技术。

在二团,大家都说,只要和农业、职工群众有关的事情,苑小静都冲在前面。

2014年,二团推进大规模新型城镇化建设,治理城镇周边盐碱。提高树木和草坪的成活率,成了苑小静和同事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我所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第一次来二团时,我就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把这些盐碱地变成‘大粮仓’。”苑小静说,治盐碱,促绿化,一直是她的梦想。

接到任务后,苑小静积极学习参考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联系专业人士寻找适合二团应用的治盐碱技术。最后,经过不懈努力,苑小静和同事们应用了“竖井排盐”技术,该技术在团场很快得到推广。

“竖井排盐”的原理是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采用竖井抽出地下水对盐碱地进行淋洗,达到改良盐碱的目的。

2015年至2016年,二团共建成300口排盐井,累计对城镇周边400亩地排盐碱,成功应用“竖井排盐”技术,随着团场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的推进,盐碱地变成了公园。

如今,走进二团,一块块标准化棉田、一处处现代农业设施、一座座果蔬大棚……农业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昔日的盐碱地已变成“大粮仓”。

“服务职工群众的初心不会改变”

看着团场绿化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此时,已成为二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的苑小静,又有了新的思考。如何打破团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何帮助连队发展壮大?她一边查阅书籍,拓宽知识面,一边寻找外出学习的机会。

2022年,新一期兵地干部人才交流工作开展,苑小静抓住机会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名兵地交流挂职干部,来到阿克苏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农业的重点在田间地头,这是去哪工作都不会改变的。”苑小静说。

到阿克苏市后,苑小静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田间地头。

在冬小麦高产创建中,她积极推广氮肥后移等多项技术。2022年,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761.17公斤,创下阿克苏市冬小麦单产新高。

苑小静告诉记者,她在阿克苏市开展农技服务过程中发现,当地的农民大多数采用的是沟灌方法,相对来说,滴灌方法产生的效益更明显。因此,她利用技术服务间隙进行了滴灌技术的推广。

“在一年的时间里,她把兵团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广到阿克苏市,同时取长补短,把我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助力兵地农业更快发展。”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轩这样评价苑小静。

“发展连队集体经济要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实施产业项目……”“阿克苏市目前花生种植机械化水平高,在二团推广花生种植,重点在于种植技术和机械化……”交换工作结束,苑小静在笔记本上写得满满当当。

“这些笔记虽字迹潦草,但对我们团场发展连队集体经济,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等都有参考价值。”苑小静告诉记者。

其间,苑小静还组织成立工作专班,与新疆地质矿产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合作,共同完成阿克苏市2022年1086个表层土样的外业采集任务,并主动承担了阿克苏市“三镇三乡”技术推广、土肥、植保项目的方案设计工作。

从阿克苏市回来后,苑小静担任二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走上新岗位,我的服务对象还是基层职工群众,无论在哪,我服务职工群众的初心不会改变。”苑小静笑着告诉记者。

网站地图